金沙2004路线js5教研科

    高教视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正文

    教育要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需求: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布日期:2022-10-29    点击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教育起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要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释,形成了包括“五大特征”“九条本质要求”“五条重大原则”等在内的完整理论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对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进行阐释,并作出战略部署。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如何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建党一百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的高瞻远瞩与科学决策。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新中国教育全面发展,实现了“穷国办大教育”,并且正行进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路上,是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严密的组织架构,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有数以千万计先进分子的孜孜以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十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持续用力,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代化虽然起源于西方的工业革命,但是不能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在教育上也是如此。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中国教育体量为世界之最。面对如此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体系,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必须汲取各国现代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我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学无止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深厚的教育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文盲占国民总数80%的教育弱国,发展成为教育总体水平达到世界中上收入国家水平的教育大国。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过的速度。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是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财富,也正在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十年来,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更好走向世界。”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凸显民族特色,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根本。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精神的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是达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我们党十分重视教育公平,百年来一直为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加大对于西部和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东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有所缓解,正向着教育均衡发展迈出稳健步伐。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教育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当前,我国已由人口大国成长为教育大国,正逐步迈向教育强国。公平和质量并不矛盾,在更高层次上二者是统一的。今天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是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变革来实现的更高水平的公平,是高质量的公平。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和高水平的教育质量,都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让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享有优质教育的资源,都有发展的机会,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详细战略部署,是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基的行动纲领。

    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关乎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对于促进物的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的就是丰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气质。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增长智慧、强健身心、培养创造力,掌握生存、生活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需要发展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西方现代化的进程中,曾经出现过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决不能重蹈覆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这一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也是人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行为的问题。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揭露,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态系统,因此也将在未来30年里继续影响地球上的生命。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这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是对子孙后代美好生活的承诺。建构生态文明,需要扎实的教育作基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学校教育要培育现代人的生态道德,让学生自小就负起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践行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现代生活方式,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基础。2022年,习近平主席就气候变化问题复信英国弗朗西斯·霍兰德学校小学生指出,中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中国小学生们都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能环保的良好习惯,学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学界曾经认为,只要我们在2050年达到零碳排放,就能够防止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影响。但是,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这一最后期限会大大提前。我们必须以生态文明教育加速人的认知和行动,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守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必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只有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够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推进这一思想,强调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所以,中国式现代化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教育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强调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理解与交往,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实现理解的世界化,关键就是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将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好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神圣使命。

    特别声明: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创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所有: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900号 | 电话:0575-88345054 | 版权所有:金沙2004路线js5教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