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2004路线js5教研科

    高教视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正文

    翁铁慧:在第十一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21-11-29    点击次数:

    各位专家、同志们:

    全党全国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广大专家更肩负着以深学带动广学、以先行指引力行的铸魂育人重任。经过这些天的初步学习领会,我们深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同时,我们深感,作为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刻领悟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把握青年一代砥砺奋进新百年赶考路的责任担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如何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以重要讲话的思想伟力引导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如何带领全国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如何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治理,就成为摆在我们前面的重要任务。在此之际,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上海海洋大学,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研讨交流,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今天上午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我代表教育部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参会的各位专家以及长期奋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问候!向连续11年策划举办论坛的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表示感谢!下面,我结合前面所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五点意见,与各位专家交流。

    一、紧扣入情入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是政治引导,其根本前提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我们要立足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结合中,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引导学生增强学习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希望各位专家在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要义和丰富内涵的基础上为全国做表率,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积极参与教育部组织开展的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联学联讲联研活动,帮助我们组织指导高水平备课团队,切实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二、紧扣自信自强,提高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的融合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要在课堂上讲,也要在社会生活中讲,要把红色资源、改革成果变成我们的讲台,把时代楷模、大国工匠变为“思政课教师”,让学生深刻感悟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奋斗的精神密码,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制胜法宝。让学生正确认识新的“赶考路”,牢记新的“青春宣言书”,接过100年来一代代青年传下来的接力棒,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希望各位专家践行“大思政”的理念,创新开展实践教学,真正把思政课讲新讲活,知情意行引领更加有效。

    三、紧扣学理哲理,切实提高科学理论的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比如,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新要求;首次总结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提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等。对此,一方面要体系化研究机理,把“七一”重要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四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贯通,不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九个必须”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研究,形成一批有学术深度、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成果。另一方面要学科化阐发学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的骨干示范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重要支撑作用,分学科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所蕴含的学理,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提供支撑。希望各位专家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释疑解惑、育人育才的最新资源。

    四、紧扣“好老师”“大先生”,让教师队伍更有战斗力和示范性

    思政课教师使命特殊,最应该成为“好老师”“大先生”。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截至2021年4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达11.6万人,综合师生比达到了1∶348,历史性地解决了总体上数量不足的问题。现在,我们要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前提下,着力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让他们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的精神魅力和真理力量,特别要引导他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把马克思主义这一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的知识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各位专家以培育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帮助我们指导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等。

    五、紧扣提质提效,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质量实现“一体化”

    “十四五”时期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推动学科建设一体化,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骨干示范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重要支撑作用,形成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要推动人才培养一体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推动大中小一体化,深入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递进式育人目标。希望各位专家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严谨治学、创新创造,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翁铁慧,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年第4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所有: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900号 | 电话:0575-88345054 | 版权所有:金沙2004路线js5教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