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处王启明处长
在全国高等金沙2004路线js5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经过2天的会议,石鹏建副司长作了重要讲话,5位专家就论证工作进行了全方位、高水准、精彩的报告。刚才5个小组的主持人向大会通报了小组讨论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就认证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详细讲解《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将很快下文联合推动此项改革计划。石鹏建副司长的讲话中已进行了一些说明。我想从另一个视角让大家更加理解为什么教育部积极推动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第二,我想结合这次会议就论证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第三,就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直接回答的,在此作相关解释和说明。不能回答的,我们在会后再进行研究和讨论。
首先,我想简明扼要的向大家通报即将实施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我个人认为,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原因是面临着两项重大的改革计划。一是教育规划纲要,二是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即“教改”和“医改”。而且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从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领导对医学教育的改革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中央领导和部领导多次批示,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的推进医学教育的系统改革。在充分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加强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如卫生部、财政部和发改委的沟通和协调,应该说形成了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的改革方案。这项改革的基本思路分为3部分。第一,改革的主线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各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把临床改革的关键点放在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或者说职业道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上。这两个方面是目前影响医学教育质量的亟待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另外,医学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促进医学教育的科学发展、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我们需要在3项制度机制上提供保障。一是建立科学调控医学教育规模和结构的有效机制;二是需要建立有利于医学教育主体系统性发展的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三是要构建以临床医学教育标准为导向的,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制度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这个保障体系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在全面总结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方面,我们准备在五大重点领域推进改革。一是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模,解决宏观发展的问题;二是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包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质量,解决医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三是推进临床实践能力的建设,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解决医学教育中与投入和质量相关的重要问题;四是综合性大学管理体制改革;五是建立认证制度和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准备在改革方案中推动5项改革和12项举措。第一项大的改革是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主要想解决总体规模偏大,区域规模不合理,部分专业点招生规模过大的问题。在优化结构方面,逐步规范我国医学教育的学制学位体系。近年来,我国的学制学位在做减法。具体改革的举措包括2项:一是调控专业招生规模;二是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各国都有适应本国需要的学制学位体系。在考虑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医学教育的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三个适应,三个人才培养”。一是适应医学教育培养竞争和合作的需要,培养一批“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医学拔尖人才。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才培养靠五年制很难达到。所以还是要进行长学制改革的试点。目前来看,主要是八年制。二是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实际需要,即“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培养一批合格的医生或医师。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将来我们的医学教育的主体会逐步过渡到“5+3”模式,培养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途径上来。三是适应国家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培养一批适应基层要求的实用型的全科医生。目前主体定位在3年制的专科。赵士斌教授提出医学教育是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应该是公平的。但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3年制不合理但很无赖。现阶段,还需适当进行3年制医学人才的培养。第二项大的改革是石司长在开幕式讲话中谈到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计划。开展4个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一是改革五年制本科临床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5+3”模式。特别强调“三个结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合,硕士专业学位出口的标准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的结合,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准入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准入的结合。从明年开始,所有培养全科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将转变为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人才培养。卫生部正在制定专科医生的培养制度。教育部也正跟卫生部协商,想把现有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与专科医生的培养转化为“5+3”模式。三是选择一批开展八年制教育的高校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项改革基本形成的共识是作为拔尖人才的培养,至少包括四个要素的改革:①加强人文和自然科学的结合,增强学生宽厚的发展基础,特别强调后劲足;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医学临床综合思维能力;③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未来医疗的创新培养潜质;④准备建设一批项目来支持教师和学生国际互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目前,卫生界对长学制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我们国家有一批高校要参与国际竞争,要引领中国未来的医疗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要坚持八年制的培养。另外,八年制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的定位在专业学位教育,但出口标准不是说毕业后就能当医生。真正检验八年制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应该是在他们毕业后的5-8年。还有就是要开展课程整合。我感觉,医学生很苦很累,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医学教育拔尖人才的培养减少学时刻不容缓。怎么样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现有课程设置都想培养全科医生。过多的强调知识的记忆,使学生最好的思维培养阶段固化到知识记忆的能力培养。这个应该是要有所改变的。现在一些专家提出了很好的办法,如以器官系统为中心、PBL教学等。在这方面我们要进行比较彻底的、深入的工作。四是改革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把现有的临床医学专业按照初级全科医生的方向培养,强调“六位一体”。有了3年的医学基础再加上2年的类似于全科的培训,能够到基层直接从事基本的医疗服务。这是过渡期的一种举措。从医改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来讲确实非常迫切的需要一批这样类型的人才。他们是按照乡镇卫生院的骨干来进行培养的。第三项大的改革是推进临床能力的建设。有2项举措:一是加强临床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实际上是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目前教育部已跟发改委初步达成共识,依托高校的附属医院建设一批临床技能综合训练中心。今年会启动部分项目,优先支持51所承担免费医学生教育的高校。另外,也想争取发改委的支持,依托高水平的大学建设一些全科师资培训基地,推进全科医学学科的建设。第四项大的改革是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2项举措:一是推动软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二是加强附属医院的管理和建设。刚才小组讨论时,大家也谈到这方面的问题。教育部准备出台直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核心的问题必须要厘清。第一,金沙2004路线js5管理体制定位的问题。大家逐渐形成的共识是,要给金沙2004路线js5一定的管理职能,包括在教学和科研上。第二,附属医院的定位问题。形成的共识是,附属医院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大学管理中过多的一条龙式的管理对医学教育来讲是某种程度的割裂。加强金沙2004路线js5的功能定位一定要强化保障医学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明确的保障机制和制度。第五项大的改革是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有2项举措:一是着手建立具有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性的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二是跟卫生部共同推动开展执业医师资格的分段考试。现有的一次性考试的方式效益比较低,特别是医学毕业生需要经过一年试用期之后,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学生要准备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严重冲击了医学生在试用期的实习。因此,应该尊重医学教育的规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考试,适时的对有些不能学医的学生进行分流。《执业医师法》出台之后,医学生在临床实习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我们也想通过分段考试探索一种实习执业医师执照的制度,也向社会说明医学生经过了前阶段的考试已经具备了在带教教师指导下从事临床诊疗活动的能力。同时也是建立分段的医学质量监控机制。拟在医学生第四年进行考试,明年开展改革试点。在这里简单跟大家通报改革方案,希望各个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着手开展相关改革的研究,教育部会遴选一些学校进行综合改革的试点。
其次,关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5位专家的报告已经对认证的背景、目的和程序等进行了说明。我想强调为什么要做,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次会议大家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第一,认证是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规定动作,不是自选动作。汪青教授已经跟大家通报了国际医学教育认证工作。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特别是想要建立医学教育强国,如果不作认证的话或者进展不够快的话,对于医学教育未来的竞争包括提升国际影响力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必然要求。第二,认证是职业准入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上的认证来看,任何国家都把教育认证作为职业准入的基础性工作,这是一个国际惯例。第三,认证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刚才小组讨论大家反映了医学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靠什么?光靠内力肯定不行,很多要借助外力。对于政府来讲,外力不足,不能直接取缔学校,核心应该是保持其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但学校有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需要通过认证来解决的。第四,认证是学校校内改革的一个内在要求。本科教学评估在推动学校凝聚力和学校整体改革、管理等各方面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医学专业认证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所期盼的。关于做什么?刚才在通报综合改革方案时也说到了,作为政府来讲,就是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对于学校来讲,通过认证建立校内的质量监控体系。关于怎么做?几位专家已经把认证理念说的非常清楚。认证应该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际化的趋势;认证也是注重目标实现,保证质量的重要机制,这是不容置疑的;认证是深化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外部专家的评价,特别是诊断出的问题,对后续的谋划科学发展是一个有效手段。从理念上来讲,认证是金沙2004路线js5校交流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包括会培训大批的专家。通过认证来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进校认证的三天,专家的诊断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另外,关于大家关注的政策导向问题。有2种,一种是激励机制,一种是约束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实际上教育部也在研究,在认证结果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目前来讲,通过认证可以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医学教育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在进行临床专业硕士学位的改革。56所公立的设置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校没有临床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我们也想通过认证能够督促地方政府尊重医学教育规律,加大投入,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能够让学校达到举办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的要求。从长远来看,以“5+3”为主体培养模式将全科和专科的医师培养制度相衔接。约束机制体现在以条件来控制规模。在医学教育中我们担心的一点是各个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们金沙2004路线js5校校长都是学医的,都懂医学教育规律,是因为投入的不足,为生存而扩招。在这点上,约束机制是双向的。我们曾经想设定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的上限。但目前来讲,不准备实施。通过认证能够保证在不减少学校生均拨款投入的前提下,能够适度减少招生规模。有些学校已经在进行调整。从整个医学类来讲,还有很多专业需要人才。不一定把眼光放到临床医学专业上。临床医学是一个高质量标准的专业,是人命关天的,直接服务于人的学科专业。认证作为专业准入和临床专业硕士学位准入的制度,属于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另外,我们还想按照国际惯例,研究经费拨款机制。但是我国经费拨款渠道不一样,这个是后续有待研究的问题。实际上,教育部已经作了2012-2016年的五年认证规划,总体体现自愿性和指令性。其总目标已经明确下来,即到2020年完成所有的127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学校的专业认证。到2016年完成56所没有临床专业硕士授予权的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给学校一个自愿的时间,到时间截点上,是要完成的。这次会议既是宣讲的会,研讨的会,也是动员的会。希望各个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能够尽早准备临床医学的认证工作。
最后,我想针对大家提的几个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有些问题是需要会后进一步研究的。第一,关于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问题。在刚才的讲话里面已经作了解释。教育部非常重视准备出台相关文件。第二,关于附属医院的问题。附属医院有两种,一种是党政关系在高校的直属附属医院,另一种是非直属附属医院。国家正在进行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其中有一条指出,国家和省举办从事临床疑难病症,具有教学、科研功能的医学教育中心。这定义的就是高校的附属医院。大家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附属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主要负责人的任免”有所疑惑。各地相继成立了医管局。“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高校附属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际上说明了附属医院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的公立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直属附属医院不纳入医管局。在认证工作中,对于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如何界定,如何保证临床教学问题,会后认证工作委员会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研究。但不管怎样核心是用政策、制度保证临床实践的实效性。第三,关于认证长效机制问题。教育部已经非常明确将医学专业认证作为长效的制度来建设,有长效的机构。从目前来讲,可能主要依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和行业的结合。其终极目标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之转入以行业中介评价为主。第四,关于认证专业的问题。教育部在开展认证工作中,明确提出只搞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教育认证和医学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明确只搞与职业准入要求密切结合的专业,目前来讲就是五个: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和药学。其它专业不搞任何形式的认证。第五,关于认证与评估的关系问题。教学评估与认证要相互衔接,以不增加学校负担为出发点,评估涉及到专业检查问题,通过认证的是免检的。评估与认证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从国际上来看,有学校的整体认证、分专业的认证和课程的评估等。第六,关于临床能力标准的问题。目前教育部正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立了教育部临床教学研究中心,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其研究的一项任务就是研究临床能力标准。教育部在今年年底将会颁布标准。通过成立专家组,研制标准化、规范化的能力标准。通过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反映了学生临床技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是硬伤。第七,关于下一步搞好认证工作的建议。包括专家队伍建设、对认证学校的培训、认证结果等,这些将作为认证工作委员会后续研究的重点问题来进一步研究。实际上,秘书处已经做了相应的培训规划。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通报了一些情况,也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感谢各位专家,特别感谢广西医科大学为会议做了非常好的服务。最后衷心感谢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在人员很少的情况下,做的大量工作。
谢谢大家。
|